这还真不是以讹传讹,根据每日新闻报报道,近日,韩国CJ第一制糖股份有限公司(“CJ公司”)在美国注册的饺子外观专利,获准通过。
也就是说,从4月8日开始到以后的十五年内,饺子外形就是他们的专利了,其他的人但凡使用就算侵权,这真是太过分了。
也难怪网友会怒批:韩国人知道如何包饺子吗?他们才包了几年?竟敢这么光明正大地窃取我们的饺子外形。
还有网友说:我也是第一次知道,原来饺子外形还能申请专利的,早明白我们也申请。
根据新闻报道,该公司申请的专利书指明了饺子的外形,从外观上来看,和我们传统包的饺子相差无几,而且韩国人还给它们起了专业的名字。
14至16道顺时针螺旋褶皱、底部平坦、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,并附以毫米级精度的3D建模图。
但不管再怎么专业,再怎么细致,都不难看出来,这就是我们中国饺子的改良版,改良的该不怎么样,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中国的饺子。
明明饺子是从我国传到韩国的,韩国却打上了自己的标签,还申请了专利,真是贻笑大方。
众所周知,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,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滕国地区(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)。
在重庆市忠县的一处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古墓中出土的庖厨俑中,其面前的食物形状就像极了饺子,和我们现在吃的如出一辙,所以不少专家觉得这是最初饺子的模型。
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,饺子慢慢的变成了了中国人餐桌上必备的美食,逢年过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包饺子,可以说,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一年到头没有吃过饺子的。
中国饺子火遍世界,传到韩国,这才没几年,韩国竟然恬不知耻地申请了外观专利,也难怪我国网友会这么气愤。
群情激愤的网友们去调查了此公司,结果发现,这不是此公司第一次有这样的骚操作了。
在他们的产品包装上,赫然印着和火锅饺子一模一样的产品,上面写着gyoza,这就是饺子汉字音译成韩语的读法,而小一点的饺子则被他们称为馄饨。
韩国境内可是没有饺子的,他们是从中国学过去的,也就是说,韩国人明白他们的产品盗用了中国的创意,他们非但不以为耻,反而大摇大摆地申请了外观专利,脸皮真够厚的。
事情发酵之后,有不少的专业技术人员出来解释,称韩国申请饺子外观专利已经获批,如果在此之后真的有人做出了类似的饺子,的确就属于侵犯权利的行为,必须赔付该公司。
当然这件事也不是没有转机的,有专业技术人员称,如果我国饺子的从业方能够提出质疑,证明该款饺子并不是韩国的创新性食品,或许就可以中断韩国的骚操作。
正如网友所说:不是我们戴有色眼镜,韩国人包的饺子实在太丑了,中国饺子都觉得晦气。
也有网友说:韩国人不是申请的饺子外观吗,那我们包其它的不就行了,反正中国的饺子包法这么多,干脆我们把饺子馅也申请了,没有馅,看韩国怎么包饺子。
的确,要论包饺子的文化和手法,我国其实要比韩国丰富的太多,韩国的饺子只能算是一种东施效颦的产品。
即便韩国申请了饺子外观的专利,估计全世界各个国家也不会承认,饺子就是韩国人的,自始至终饺子都是中国的产品,无可争议。
我们都知道,这已经不是韩国人第一次这么做了,之前韩国人就抢先申请了辣椒油的商标,导致老干妈在韩国上市的时候,不得不被迫改名。
现在同样的骚操作又一次重演,再一次验证了网友们的说法:韩国一个文化贫瘠的民族,整天不想着创新,只想着偷别人的文化,殊不知他们越是这样越是会把自己组合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样子。
以前大家总拿韩国人偷来偷去玩梗,还说韩国是偷国,事实上,我们一点没冤枉他们。
这件事情提醒我们,一定要有版权意识,保护好自己国内的文化和产品,千万别被别有用心的人偷去了,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。
你是怎么样看待韩国申请饺子外观专利这件事呢?你觉得我们该如何保护我国的饺子呢?
参考资料[1]鲁中晨报《离谱!韩国申请饺子外观专利》20250416[2]澎湃新闻《韩国企业在美申请“饺子外观”专利获批!中餐馆怎么办?》20250418[3]极目新闻《“饺子”被韩国企业注册外观专利,别只是感到“好气又好笑”》20250417